央行降低跨境资金池业务企业门槛

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通知》,进一步降低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企业的门槛。

通知规定,参加资金池的企业集团境内和境外的营业收入标准分别降低为10亿元和2亿元(原为50亿和10亿),成员公司经营年限降为1年(原为3年),企业可以选择1~3家主办银行(原只能选1家银行)。同时,对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实行上限管理,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资金池应计所有者权益×宏观审慎政策系数。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的宏观审慎政策系数提高到0.5(原为0.1)。

通知还规定,资金池应计所有者权益增加超过20%的,经主办企业申请,结算银行可以为其调增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而资金池应计所有者权益减少20%的则要及时调减。

央行表示,宏观审慎政策系数值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信贷调控等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并要求结算银行和主办企业做好额度控制,确保任一时点净流入金额不超过上线。

 激发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

“随着以上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步到位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框架的日趋完善,必将激发市场主体更多的人民币需求,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和规模有望继续稳步扩大。”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鲁韩跨境双边本币结算推进会上表示。

针对央行下发的通知,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副总裁章俊也表示早有耳闻。章俊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央行加大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该通知主要是在之前关于人民币跨境资金池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在降低准入门槛及提高资金净流入额等方面来增强跨国企业境内外资金配置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而这种便利性和有效性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跨国企业持有人民币的动机,从而在客观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负责人李奇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过了输出人民币阶段,目前需要构建回流渠道,无论是债市对外开放还是本次监管调整,都只有一个目的,进口人民币。从本次监管政策来看,一是降低门槛,二是扩大流入上限,还是有助于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扩大的。”

那么,人民币是否做好了准备?在李奇霖看来,进口人民币最大的障碍在于经济有下行压力,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不如以往,如果人民币还有贬值压力,那么会抑制资金使用方的热情,因此,人民币做好准备的背后实际上是要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这需要经济稳增长措施和改革才能实现。此外,对外开放的话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发展方向

自2009年7月至今,中国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六年有余。

马骏介绍,六年来,人民币跨境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焕发出了巨大活力,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已经在社会各个层面上形成了共识。今年1至7月,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合计6.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经常项下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3.99万亿元,同比增长5%;资本项下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2.75万亿元,同比增长51%。

截至2015年7月末,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金额合计4.34万亿元,其中股票市值6007.7亿元、债券余额7974.4亿元、贷款余额9749.6亿元、存款余额1.96万亿元。人民币跨境收支额已经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额的1/4,全国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同期海关进出口额的比重达到26%,人民币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至2014年末,超过47个央行与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资产。

马骏表示,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截至2015年7月末,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7月末,人民银行在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支持了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人民币的境外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上升。2015年6月,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将继续完善优化现有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框架,积极推广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益尝试,开拓创新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效路径,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马骏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发展方向:完善优化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框架。积极推广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益尝试。开拓创新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效路径。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