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出问题了。从年初一哄而起的鼓噪,到夏末纷纷跑路的哗然,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放贷这一金融服务模式,以“蟪蛄不知春秋”的节奏直奔自生自灭了。“金赛银”、“泛亚”、“e租宝”……让金融投资领域变成了沼泽湿地:远看,美!涉足,危!
无独有偶,互联网金融的新锐被玩儿坏的当口,徐翔又被捕了,网上开始流布“私募一哥”是大佬还是(黑手的)白手套的疑问。的确,大量游资在特定时间流向特定项目,短期卷携高额利润回流,这种不可思议的投资操作,背后的神秘性不言而喻!
热点会引发争议,争议标志着理性的复苏。需要警觉的是,舆论的发酵一旦建立在公众的麻木上,理性反而会荡然无存。
如果认定P2P都是庞氏骗局,私募们没有阳光只有阴谋。那就再看看别的投资项目吧。
新浪财经不久前的一篇文章对全球投资领域现状做了一个简约的小结,认为经济形势不确定,资本市场动荡加剧,是全球投资者们所共同面对的现状,其实也是惨状。大宗商品(包括产销、仓储、物流)市场、保守型理财产品(债券、不动产和黄金(1092.70, 5.00, 0.46%))市场,其价格都是下跌的。证券、基金市场本身就是起伏不定的。以“网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目下也变得乏善可陈。
总而言之,公众投资的事儿,无解。
即然无解,我就避重就轻,先不谈资金投向,只说说投资理念。
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是最坏的时代。好与坏,是同时代里不同的人在下定义。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公众不但求富,还求暴富。“暴”极言巨量也极言快速。人们愿意盯着富人的财富,却完全不考虑财富的积累过程;人们也梦想成为富人,却完全不理解别人的成功是自己根本无法复制的;人们热衷于走捷径致富,于是盲目的投一切资,偏执的信一切高回报,彻底变成了亚当·斯密所说的“高估自己的智商,低估资本运作风险”的投资者。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话有问题,托马斯·斯坦利博士在《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一书里把问题挑明了:这个话大多是银行、券商、信托、保险这类金融机构说的,而非公众自身所言。人要理财,必须自己先“理”出头绪,向专业金融人士索取的,主要是资讯而不光是产品,交付给金融家的,是带有指令的资金,而不是简单的消费。否则难保不是个“人若理财,财必离你”的结局。
财富的积累与管理是伴随人一生的事,全球范围内的百万富豪,平均年龄是64岁。
那扎克伯格或马云[微博]呢?哦,说到这些时代特例,你能否让光阴倒转,并且保证社会可以在你的先知先觉和超前理解下重新来过?
那还有富二代呢?哈,富二代已经是富豪的衍生概念了,祝福他(她)们都能够以自己的能力致富吧!
过着“聪明而简朴的生活”是新时代的潮流。怎么叫聪明?举例来说,股票交易的基本原则是“不赔钱”。这不废话嘛!但聪明之举,尽在其中。怎么叫简朴?这可是见仁见智,不过,当你能感悟到奢靡浮华带给生活的冗余之后,可能就要走向简朴了。
好的财富管理,就是合理分布“激进—稳妥—保守”的资金量。怎么叫合理?让好的时代、坏的时代,都称为稳妥的时代,就合理了。推开理财致富的门,那里没有别人,储蓄、债券、P2P、私募、股市、期货、黄金、网付宝、房地产、小生意……一切都是自己的决定。
中国的老话说:富不过三代。这个话简单而意味深长,但有些诅咒的意思。我更喜欢《巴顿将军》的尾声独白:“……罗马帝国的征服者,携荣耀、财富、权势而归,面对万众的欢呼,身后相随的奴隶,手捧王冠在征服者耳边低声提醒:‘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古代帝王尚且如此,当代公众更要弃绝狂热,我们,要让自己的理性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