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成为全球棉市内在驱动力

昨日,在第三届中国产业经济(国际)论坛软商品产业分论坛上,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信息总监汪前进表示,棉花市场现在处于去库存周期,国内外市场的内在驱动力都和去库存有关。

据汪前进介绍,从2015/2016年度开始,全球棉花结束了持续5年的产大于需局面,首次出现产不足需,2016/2017及2017/2018年度缺口逐渐缩小,庞大的库存开始逐步消化。“这成为推动价格上升的内在因素,去库存也成为全球市场未来3年的主题。”

汪前进认为,由于全球棉花种植面积提升空间有限,尤其是中国,加上棉花需求回升,中国每年将有200万—300万吨的缺口需要弥补,这导致全球尤其是中国库存逐年降低。他预计,到2020年前后,全球及中国库存水平将回归常态区间。库存问题的解决,将让棉花的政策市特征逐渐淡化,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汪前进称,全球棉花60%的库存都在中国,所以不只是国内关注棉花的抛储情况,全球都在关注中国的棉花抛储。他认为,棉花抛储成交火爆的原因是中国棉花市场存在缺口,一方面控制了进口棉的数量,另一方面也控制了产量,从而给抛储留出空间。

他还表示:“国内棉花消费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2016年棉花消费量的增加主要是棉纱转化变少引起的,不是自身竞争力提升,只是挡住了进口纱,加上国储棉低价抛储,这是不可持续的。终端消费并没有大的改观,甚至还在萎缩,主要还是通过控制产量和减少供给,以达到去库存的目标。”

对于今年上半年影响棉花价格的因素,中国棉花信息网总经理梅咏作了进一步分析。

国内供应方面,梅咏认为,去年9月棉花轮出数量受限,10月份新棉上市后收购滞缓,造成现货市场资源紧张。另外,受火车车皮紧张和汽运运费大涨的影响,新疆棉出疆受阻,棉花通过铁路出疆量远低于近两年同期水平,棉花出疆量进入今年1月份后才略有改观。不过,她表示,3月份后储备棉轮出,新疆发运量也会把去年的滞缓量补上。

国际方面,印度棉上市缓慢,同时美棉销售进度良好,加之受主要消费国的消费支撑,棉花期价进一步攀升。

国内消费方面,她介绍,今年消费回暖持续,年后纺织企业开工率好于过去5年,棉企3月份订单情况比较好,不过以短期订单居多,所以短期消费比较坚挺,短期内棉花消费会有增量。

对储备棉成交价趋势,梅咏认为,短期要看内外价差和储备棉交易节奏,另外需求也将释放潜力。此外,企业库存和采购策略会因为储备棉的轮出而改变。国内外都在关注储备棉轮出,纺织企业和贸易商需要看价格定策略。总体来看,储备棉价格往下走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