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背景下,全球棉花、棉纱市场供需格局现状与趋势-汪前进

 

由新湖期货有限公司与中国华芳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郑州商品交易所特别支持的2017中国棉花棉纱(张家港)论坛,于2017年8月9日在张家港华芳金陵国际酒店盛大召开,此次论坛汇聚行业大咖,聚焦产业热点,在棉纱期货上市前为企业解读棉花产业链新的风险与机遇。

去库存背景下,全球棉花、棉纱市场供需格局现状与趋势

汪前进-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信息总监

汪前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我感觉今天这个会议时间地点非常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棉纱期货下周就要上线了,8月份也面临新旧年度交接。为什么说是合适的地点呢?张家港也是中国棉花重镇,特别在进口棉这块。今天这么多人大家汇聚一堂探讨棉花市场,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在此抛砖引玉,因为我讲完以后,陈总也会继续给大家介绍棉花操作策略。本来大会给我的课题是全球棉花的现状及趋势,但是棉纱我感觉到上下游关系非常密切,而且马上期货要上来了,所以今天讲棉花的同时捎带介绍一下棉纱的基本情况。

三方面内容,首先来看一下全球棉花供需,我们讲棉花市场,全球和中国还是不太一样的。从1.53万左右探到1.51万左右,现在又回去了,这也是对消息的消化。如果大家把郑棉K线图调出来,去年和今年非常相象,去年7月28号说要延期,然后市场一路调整,去年也是1.55万左右,抛出来之后调到1.45万左右,8月8号公告正式出台,进一步调整。今年和去年基本上完全一致,只是跟去年相比是拖延一天,有时候我们看棉花市场,特别是中国的政策,很多时候通过历史可以借鉴,可以考虑,可以思考到今年的走势到底是怎样走的。

回到主题,首先介绍一下全球棉花市场。虽然说中国棉花市场是政策和供需共同来决定,有时候政策影响因素会更大一点,但无论政策如何调动,最终还是要内在的供需。全球供需和中国的供需到底是怎样变化的?

先看一下价格走势图,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价格为什么这么走。我们取ICE美棉,大体来看是两个波段,第一个波段是一路上升,今年3、4月份开始一路下调,包括目前为止有反弹,但基本上还在趋势之内。价格这么波动,它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价格会这么走?这里面很大程度上和全球棉花供需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存消费比,我们看看全球的库存消费比,蓝色曲线顶点在2014-2015年度,创出一个历史高点,之后向下。黄色曲线跟蓝色曲线是呈负相关关系,大家回过头来可以看一下,为什么去年ICE价格一路走高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库存拐点的出现,也就是说,今天的主题“去库存”。从2014、2015年到目前为止,全球棉花市场和中国棉花市场在做什么事情?就是去库存,而且去库存里面,中国是核心的主力。全球去库存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呢?我们感觉是两大动力。

第一,我们统计了一下,从95年度到现在为止,全球当年消费供需比较,黄色代表是当年产量大于消费,绿色代表当年产量小于消费。特别从2011年度开始,全球棉花产量超过需求,达到历史高峰期500万吨,那一年发生什么事情呢?那一年之前全球棉花市场一波大的牛市,200美分左右,中国那一年大概3万块钱左右,因为这个价格,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但是消费萎缩,然后产量不断调紧,这个缺口也在逐年减少。从2015年到今年,连续三年全球棉花产量都是供大于求,虽然这个缺口在逐渐的减少,从200万吨到现在四五十万吨,但是趋势还是去库存,这是第一个动力。第二个动力,去年我们成交了266万吨,今年已经成交了将近220万吨左右,如果延期到9月份及今年应该会是290万吨,没有问题的。

在目前全球棉花供需消费比状况下,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历史,在历史上全球棉花消费比和ICE价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我们总结了一下近十年,从2007,2008年度,一直到2017年度,包括中国以外全球的几个,这四个库存消费比,对应一下ICE的价格,新的棉花年度,全球的库存消费比是75%左右,中国十年是104%,近十年ICE均值最高价100美分,最低价61美分,平均价在79美分。库存消费比,全球库存消费比和中国消费比走势非常一致,但是中国的库存消费比在2014-2015年拐点出现以后,下降速度是最快的,也就是说,全球去库存的动力是在中国市场,这说明全球去库存和中国去库存是密切相关。

第二个趋势,为什么下跌呢?为什么3月份ICE从70多美元下跌到66美分呢,这跟全球棉花生产密切相关的。从今年3月份开始,大家最关心就是全球棉花市场的增长,不光是中国,包括美国、印度。特别是美国,它的产量应该是近些年的最高,中国今年6月份,7月份,我们两次去了新疆南疆考察,考察完之后看到新疆产量肯定也是大幅增加。从这些国家来看,全球棉花增长,因为有了这个预期,虽然全球去库存长期动力,内在动力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短期全球棉花产量大赠给市场造成了一个短期的压力,也就是说,长期和短期的冲突造成了今年3月份到现在为止,这一波的市场调整幅度。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市场为什么下不去了呢?其实我们感觉到还是因为去库存的动力,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是没有消,这是支撑整个市场比较重要的支撑力。今年全球产量都是增长的。在最高峰的时候,2014、2015年全球库存2500万吨,中国1000多吨,但是之后库存绝对量逐步往下走,而且中国占比也是在不断地下滑,也就是说,中国去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全球的去库存速度。

中国市场今年棉花产量来看一下,全球棉花都是增长预期非常强烈,具体到中国市场到底产量在什么位置,其实不同机构分歧也蛮大的。前两天看了一下,包括国内外,USDA,ICAC,包括监测系统和农业部,他们预测的数字,最高的是监测系统达到561万吨,最低是信息网的484万吨,消费比较接近,平均预期基本上800万吨左右,这个相差不大。但是对于产量,通过我们在新疆的调研,我们感觉今年国内棉花产量550万吨基本上是达到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认可监测系统的产量数据。

第三个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抛储,增长比较快是2015,2016年度,包括今年,抛储其实也抛过,但是2014-2015年度成交5万吨左右吧,但是2016年度开始抛储每一年在300万吨左右,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原先2014-2015年大体是在1100万吨左右,去年抛了226万吨,今年大概是280万吨左右。虽然国内棉花产量大幅增长,但是国内棉花产需依然还有缺口,如果取平均数来看基本上是250-300万吨,这个缺口怎么弥补呢?第一个是90万吨靠进口的,目前来看增长配额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第二个渠道就是抛储,这样的话即便新的棉花年度,比如到了明年依然有可能成交250万吨以上,按照这个预期,那么国储有可能会下降到310万吨,今年9月份基本上就到560万吨左右,到明年年底310万吨。如果我们国储降低到310万吨,那相当于原先对于国内长期压制因素就不存在了,而且有很多政策可能会顺利出台。如果国储降到比较低的程度,那时候进口配额政策改革也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现在纺织企业反映最大的问题,为什么不增发配额,增加进口。既是因为我们要抛储,如果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我们的配额等等一系列政策都具备了改革的条件,当然这个时间节点如果按照进储,我们认为2017-2018年度,最晚2018-2019年度。

接下来说一下今年年底到明年固体废料禁止进口,这里面也包含废的纺织棉料,我们统计一年有10万吨的量。从消费来看,全球棉花消费来看,基本结论非棉纤维对棉花的替代是大趋势,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消费肯定是增长的,但是增长这块空间总量大多数是被化纤拿去了,棉花的作用是什么呢?棉花的作用是保持现在固有的量,我们看一下这个图就非常清楚了。这是中国和全球棉花消费情况,从2000年到2016年全球的棉花消费总量在2000-2500万吨波动,高峰期2530万吨在2015年,低谷期是2000年,现在新的棉花消费情况又达到2500万吨。

我们再看看中国的棉花消费,我们现在不光要关注棉花的直接消费量,还有一块是间接消费量,也就是进口棉纱,进口多少棉纱就相当于替代了多少棉花直接消费量。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面消费结构其实在不断地调整,这种调整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进口纱在逐步替代棉花消费,但是背后的动因是价差的因素。如果有变化是红色和蓝色的部分在发生调整,如果棉花消费量增长,增长动力在什么地方呢?是被替代的棉纱进口转化成了棉花直接消费。

最后看一下库存的展望,从历史数据统计来看,我们分了几个时段,2000年之前和2004-2010,2014年到2020年,全球库存水平降到1500万吨左右,高峰期是2500万吨,现在基本上是1900万吨左右,中国现在是多少呢?今年年底中国库存水平基本上在800万吨左右吧,未来如果能够降到500万吨,也就降到全球三分之一左右,那基本上又回到了2010年之前的状况,那中国棉花市场应该说又恢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没有库存的制约,没有抛储制约,也就是说,更多会受市场化影响,而不是受政策面的影响,这是第一个供需。

第二是价格,对于棉花价格整体判断,如果从单独绝对价格来看是比较困难的,这也和棉花贸易企业点价密切相关。为什么我们做基差交易?因为相对来说你要判断价格走势和判断基差哪一个更容易?肯定是基差。基于这一点,那我们判断价格我们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不仅仅是那个绝对价,其实很难说。如果你换一个角度,你从价差的角度来判断。我们认为判断棉花价格合理与否,不光要看国内棉花市场,还要紧盯国外棉花市场,也就是说,更多是看二者之间的价差,如果价差超过了正常水平,要么国内,要么国际,肯定有一个价格出现了不合理的偏差,那就会由市场来进行调整,让它变得合理。

内外棉价差整体来说,平均水平在什么位置呢?从十多年历史来看,基本上2000块钱以内,企业应该是都可以消化的,但是这两年,为什么我们接触很多纺织企业,很多企业的盈利状况非常好呢?就是因为内外棉价差大幅度缩小,大家看到下面这个图非常明显,特别是近年以来,内外棉价差基本上在1000块钱以内,甚至个别情况会出现倒挂。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感觉到1.6万的价格高还是不高,如果从价差角度来看并不高,因为我们下游企业完全消化的了。从内外差角度来看,今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外纱的价格要高于国产纱的价格,这里面很大一个因素,不光是国内价格,还有一块没说,就是我们的抛储盈利,我们现在看企业盈利,不仅仅要看现好的棉纱价格,我们很多企业为什么说他的盈利空间比较大呢,因为抛储的盈利。这块我们把它叫做抛储盈利,从盈利状况算一下,如果按照抛储价格算一下企业盈利状况,基本上非常好,要远远高于用现货棉纱,这和这两年持续的抛储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棉花市场的方向,其实棉花市场的方向,我们感觉到内外棉结合,肯定是我们追求的最大目标,但是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肯定要有一个很大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一定要降到合理比较低的位置。前面说了三年时间,应该说到去年年底,有可能会降低到300万吨左右,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很多政策就具备了改革的空间,具备了出台的契机,当然这个政策企业也呼吁,到底怎么调整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

重点强调一下棉纱市场,棉纱市场重点说一下新疆纱,今年6月份到7月份,我们重点去新疆南疆考察了一下,我们也发现目前国内的新疆纱对棉纱系统影响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新疆纱不光是棉纱生产基地,也是原料消费低。新疆本地的棉花一年消费量有可能达到150万吨,新疆今年产量有可能会有450万吨,那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棉花本地消费。而且1800万锭产能还有继续增长的控制,比如说我们调研的时候发现,已签约的纱锭有1100多万锭,包括石河子了,包括喀什,如果不固定的话,那新疆棉纺纱锭突破3000万锭应该不是很难的,但是新疆现在已经控制产能的增长,更多是为下一步投资建厂。新疆纱锭产量基本上这几年有50%左右的增速。  

最后说一下棉纱期货,刚才也说到棉纱期货下周五就要上市,上市之后棉纱期货到底怎么定价呢?其实当时我们有一个设想,棉纱的定价比较复杂,除了棉花成本,这个相对比较稳定,70%左右,剩下的还有将近1.1比例的损耗,包括用电、人工等等不同企业差别非常大,低的企业可能5000块钱就拿下加工费,如果高的企业可能7000块钱拿下加工费。那么有没有合理的办法呢?其实我们的棉纱、棉花高度相关,0.97,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棉纱期货的定价可以参考一下棉花和棉纱二者之间的价差,非常简化,这个价差从历史上来看,这个价差到底是怎么变化的,我们统计了一下,虽然中间有波动,但是整体来看到目前为止这三个价差基本上稳定在七八千块钱左右。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提出了一个设想大家如果下周五看棉纱期货上市以后,价格能否参考一下,以郑棉为例,加一个升贴水,这个升贴水多少呢?6500-7500,如果随着棉纱期货上市以后,未来可以在后面加一个修正系数,但是我们感觉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郑棉与棉纱价差关系相对来说还是非常稳定的,最终谁定价呢?当然是市场说了算,建议大家以这个为基准进行一个参考。

最后一点说一下棉花政策,我们知道中国做棉花首先天天要打听政策,看政策怎么调整。政策怎么调整,与其大家花时间去打听,其实很多东西在政策出台的时候,前后还是有很多东西大家可以借鉴的,有迹可循的。这里回顾一下中国对棉花政策的过程,从2011-2014年收储,2014-2017年直补,2017-2019是调整后的直补,基本上每个政策是三年一改,另外是否市场化,今年是棉花市场大的元年,从年初到现在出台了很多价格政策,还有棉花保护区政策,3500万,据我们了解3500万里面,新疆2000万亩左右,剩下留给内地的,国家保护的面积是非常小的,也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棉花增长空间不是很大,内地肯定是属于维持比较低的位置,新疆产量目前是80%,再过两年有可能是90%,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还有今年年初出台一个政策,新疆也在探索新型棉花补贴方式,包括保险+期货,这都是探索。

2011-2014年国家单向的收储,2014年之后是单向抛储,但是2014年效果不理想,因为国家一手定价,脱离了市场,但是这两年为什么好呢?因为它和市场挂钩,我们的价格更加市场化了。

到今年为止已经抛储了,按照目前的进度,到明年年底纯棉会在比较低的位置,国家在去年出台的政策,其实已经非常完善的定义了这个运作过程。也就是说,明年开始储蓄棉政策有可能从单向变为双向。还有就是配额政策,这些政策都是相辅相成的。

时间关系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