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市收购改革的第一年,玉米价格已跌至10年低点,2.6亿吨国内临储玉米去库存成为整个市场面临的难题。
据时代周报,自2008年国家在东北、内蒙古地区实施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后,玉米库存逐年上升,目前已高达2.6亿吨左右。目前正逢秋收,新季玉米又陆续上市,失去托市价格支撑的全国玉米均价全面下跌。
10月9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下旬国内玉米每吨价格为1678元,较9月上旬的1825元下跌8%。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国内玉米均价为1673.75元/吨,已跌至近10年里的最低点,同比跌幅达16.83%。
托市收购改革
2004年,国家对粮食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往往会在每年农民种粮之前公布最低收购价。粮食成熟后,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即会启动托市收购。2008年后,国家对玉米在东北地区实行临时收储政策,这与最低收购价收购类似,可划分至托市收购的范围。
执行临储收购政策后,因为效益明显且稳定,玉米种植面积逐步增加。2012年,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跃居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截至今年4月 底,2015/2016年玉米临时收储结束,尽管国家已经将每斤的收购价格调低了0.12元至1元,但玉米的临储收购量仍创纪录地突破了1.2亿吨。
巨大的玉米国储库存,不仅带来财政资金负担,同时也在消耗巨大的库存费用和利息费用。据时代周报,包括收购费、做囤费、保管费和资金利息等,每吨粮食库存成本在252元左右。照此计算,目前2.6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高达650亿元。
今年是玉米托市收购改革的第一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宣布,将取消东北四省区的临储玉米收购政策,转而实施种植补贴政策。这被外界视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瓶颈的一次关键探索。玉米收储的改革经验,将为稻谷、小麦的收储变革探路。
国储拍卖
面对庞大的玉米库存,从5月27日起,国家粮食局启动了今年的玉米拍卖。但拍卖结果显示,市场对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少。
今年9月,中储粮开始向市场投放2014年产的临储玉米,但随着2016年秋季收割的新玉米流入市场,用粮企业对玉米拍卖的关注度降低,拍卖成交量逐渐下滑。据《华尔街日报》,过去八周拍卖的1250万吨国储玉米中仅有1.8%售出。
国家临储玉米卖不出去,一个重要原因还来自于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差。据艾格农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9月中旬,进口玉米的周均价为1431元/吨,其中美国进口玉米价格为1358元/吨,与同期国内的玉米均价(1838元/吨)相比,价差超过每吨300元。
日渐趋近断崖式下跌?
专注大类资产研究的微信公众号“对冲研投”此前刊文分析称,国内玉米市场供需的基本特征是季产年销,每年收割前都是最青黄不接的的阶段,而收割开始后(9月后)就迅速过渡到全年度供需过剩最严重的阶段,这也造就了玉米现货价格波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收割期玉米价格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以下为2007年以来历年的玉米月度均价(以锦州港口平仓价为例)走势,以及每个月的波动幅度。从两图中,可以看出每年的9月和10月份,玉米现货价格几乎都是环比下跌的。
文章称,今年玉米市场面临的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主要是因为一方面
国内玉米政策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国内玉米单产非常乐观。此外,国际谷物供需宽松,中国玉米也难言出口。
文章分析道: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玉米临储政策将进行市场化改革之后,中央高层已经连续多次发出政策信号,强调玉米的供给侧改革将在2016-17年度实行。所以目前合理的政策预期是,2016年东北玉米收获之后将不能再指望临储政策。
今年玉米播种以来,主产区降水充足,目前来看,东北和华北玉米单产预计同比都会大幅上升2-5%,而全国玉米面积预计同比下降5-7%,所以虽然国家希望16年开始去玉米产能,但16年玉米大概率将再次获得大丰收。
美玉米播种以来,不仅面积较上年度提高,而且降水持续充足,截至8月上旬,仍然没有预期到有威胁性的天气。而美玉米的关键生长期是在7月份,所以美 玉米大概率将获得一个非常乐观的单产,美玉米12月合约已经由6月中旬的440美分跌落到现在的330美分。中国玉米出口退税政策尚未提上日程,且存在出 口配额的问题,预计低价出口的难度将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