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2015年或呈M型走势

2014年最后一天,生意社发布的12月中国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为-0.53,均涨幅为-5.95%,反映该月制造业经济较上月呈收缩状态,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生意社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大宗58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只有6种,环比下降的商品则高达52种,全年均涨跌幅为-15.45%。

“2015年元旦后将成为近期市场的拐点,市场会在一二月迎来一波小行情,随之进行3-5个月的回调整理,今年秋季或成为市场再度上行的最佳窗口,四季度则是第二个整理期。”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心田预测说。

超跌现象严重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主要有三大看点:首先市场商品跌多涨少,呈一九开,89.66%下跌,10.34%上涨;其次板块表现差异不分明,大部分板块均以跌为主,其中能源、钢铁、纺织系“重灾区”,均跌幅均超过20%,农副、有色、建材相形之下属于“轻灾区”,平均跌幅在10%左右;再次商品普遍跌幅较大,18个商品跌幅超过20% ,28 个商品跌幅超过15%,全年58种商品均涨跌幅为-15.45%。

在刘心田看来,2014年大宗商品的超跌现象值得关注。“所谓超跌,并不是当前的价格低得不合理,而是参照2012和2013年的市场表现,原本设计两三年完成的下跌幅度一年就完成了,跌速、跌势有点"出乎意料"。”

最为典型的就是原油,四季度一举暴跌近50%,轻松击破80、70、60各大关口,超出了多数人的心理预期。和原油情况类似的比比皆是,铁矿石、液化气、甲醇、PTA等众多品种纷纷创出5年甚至10年新低。

刘心田认为,造成2014大宗商品超跌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资本因素,大宗商品的黄金10年本就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起,故2014年中国经济的明确性减速直接导致大宗商品要被投资者重新估值,资本在近几年大批量逃离大宗商品,故商品价格一落千丈。

二是产业结构因素。“同样是超跌,但产业链中下游的品种启动期要早于上游品种,如汽柴油的下跌比原油早,螺纹钢的下跌比铁矿石早,这说明上游品种的下跌是被动的,是被下游拉下来的,原因还是在供需矛盾,供需矛盾恰恰是产业结构导致的,而当前产业结构的真实面貌就是过剩。”刘心田分析说,“全球性产能过剩并非危言耸听,制造业经济和市场都存在问题。”

2015年值得期待

谈及2015年大宗商品的走势时,刘心田认为,相较2014年如此惊天动地的大跌,2015年市场或不会再现原油3个月暴跌50%、90%以上品种大幅度下跌等类似的“壮举”,大多商品的价格变化幅度会收缩,表现会趋于理性并符合市场规律。

“如若没有2014的疯狂大跌,2015年本该是大宗商品继续价格回归的一年。但2014年的超跌多少已经透支了2015本该有的回归份额,故不排除超跌反弹的可能,预计2015年依然跌多涨少,但上涨品种比例将明显增多。”在刘心田看来,2015年元月将成为近期市场的分水岭。

他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将会在一二月迎来一波小行情,随之进行3-5个月的回调整理,秋季或成为市场再度上行的最佳窗口,四季度则是第二个整理期。总体走势或告别2014年的暴跌行情,全年将或将走出“M ”型走势,部分商品、板块或有好戏上演。

“油气煤的"三国杀"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原油的暴跌对煤价形成新一轮"逼宫";农副板块或受气候影响产生行情;新材料、新能源相关商品或许发力……总之,对于大宗商品而言,2015是值得期待的。”刘心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