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场外商品衍生品业务(下称场外业务)还是个别风险管理公司服务产业客户的附加性增值服务,如今,它已成为大多数风险管理公司主攻的业务方向之一。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保险+期货”试点纳入其中,使场外业务迎来政策春风。不少成立不久的风险管理公司,也将场外业务视为发展的重要抓手。
风险管理公司加快推进场外业务
据了解,在场外业务推进中,一些新成立的风险管理公司已经取得了突破。中原期货风险管理公司——豫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豫新投资),在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场外期权的设计和模拟测试。该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业务演练,计划近期向特定产业客户定点提供相关服务。
“场外业务方面,豫新投资属于‘研究早、涉足晚’的公司。”豫新投资相关负责人陈建威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公司于去年年末完成备案,“有了这个平台后,我们的场外业务前期准备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在陈建威看来,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场外期权等衍生工具也已成为实体企业可运用的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大力发展场外业务正当其时。
在近期的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与豫新投资情况类似的风险管理公司不在少数。整体上看,不管是场外业务“新手”还是“熟手”,都在快速推进这项业务。
实际上,最近两年间,无论是场外业务的规模和参与主体数量,几乎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中期协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收入374.66亿元,实现净利润0.488亿元。涉足场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公司有18家,其中16家公司开展了场外商品类期权业务,累计新增业务405笔,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超过40亿元。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场外商品期权崭露头角。特别是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剧烈波动,进一步促进了实体企业对场外期权工具的关注。
据了解,从前没有使用衍生工具的企业,开始关注期货、场外期权等风险对冲工具,一些使用期货工具套保的企业,则开始尝试运用场外期权工具避险。当前国内的场外商品期权工具几乎涵盖商品期货市场的所有品种,市场上可提供的场外期权产品除简单的期权产品外,还有复合式产品。
参与主体类型逐步丰富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起初,场外业务的参与者只有风险管理公司、实体企业、农业合作社及农户。如今,包括券商、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贸易商等也积极参与了进来。
虽然各类参与主体的诉求不同,但参与主体类型的丰富和多元,将为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提供更多“活水”。
Wind资讯相关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进入今年二季度,他们公司的场外期权服务平台上已有22家机构参与报价。
“我们从建设场外期权平台到现在,有很多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实体企业主动找到我们了解场外期权。与我们接洽、联系过的机构超过100家。”上述Wind资讯相关负责人说,从公司场外期权平台活跃度逐月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场外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具体到业务上,实体企业仍是场外期权等工具和产品的主要需求者。据了解,相比前两年,很多实体企业的场外期权业务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扩大,一些“早飞”的产业企业接单、报单已相当熟练。
“自从2013年年底做第一单场外期权业务至今,我们绝大多数的场外业务都是与产业合伙人合作的。”鲁证期货商品业务总监冯益朋对期货日报记者说,“与产业企业合作,未来也有利于将金融衍生品方面的服务添加到系列合作中。”
据介绍,去年鲁证经贸场外业务名义本金约8.4亿元。今年以来,虽然该公司有意识地在控制场外业务规模,但增量依然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广农产品场外期权业务的过程中,风险管理公司不仅得到了国内期货交易所的大力支持,而且还在交易所推动下找到了保险公司这样的“好搭档”,并共同开创了“保险+期货”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新模式,协力促进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服务“三农”。如今,“保险+期货”试点已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大商所、郑商所都在积极推进“保险+期货”试点业务。
“‘保险+期货’是一个多方共赢的项目。在对农户、农业合作社的服务上,保险公司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其‘触角’要比风险管理公司伸得远。目前‘保险+期货’服务‘三农’中很多的零碎工作都是由保险公司完成的。”新湖期货衍生品业务中心总监祝捷说。
与此同时,在帮助农户规避价格风险方面,保险公司还可借力熟悉对冲工具、在对冲价格风险上更专业的风险管理公司。“在设计产品方案时,风险管理公司更容易实现跨品种、跨行业的思维,在风险对冲上,风险管理公司考虑的范围更广一些。”祝捷称,二者合作相得益彰。
投资公司等加入做市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场外业务做市方面,去年以来不少投资公司和现货贸易公司加入其中。
“现在凯丰投资已经开始承包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业务了。”一位业内人士笑着说,“贸易商里面,托远大物产的福,国内化工圈基本都在研究场外期权。”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作为国内一家大型的宏观对冲基金公司,凯丰投资去年开始涉足场外业务,面向整个商品市场提供场外期权报价和做市服务。
“截至目前,我们做的最大的是LLDPE、PP方面的场外业务。”凯丰投资相关负责人林超告诉记者,去年10月至今,公司在化工品方面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量达15万吨,主要是为相关企业在点价、库存管理、提前销售等方面的风险对冲提供服务。
林超介绍,凯丰投资主动去应下这些企业的风险对冲诉求,并依据这些企业自身的特性,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同时,我们凭借在行情研判和基差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一些特殊时点给予企业一些指导。”林超说。
除投资公司外,一些现货贸易商借助自身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丰富的对冲工具运用经验,立足自身所处产业提供场外业务服务。
“我们与塑料产业现货企业之间有长期贸易往来,这使得我们对塑料产业研究更加深入,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塑料产业上下游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管理痛点。”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衍生品事业部主管王强表示,对于远大物产来说,在能源化工领域开展场外业务,有利于实现衍生品交易与现货业务的高效融合,比如公司推出的挂钩现货的期权产品。“我们将有限的力量集中到塑料等化工品种上,可以把同类品种的市场风险汇聚在一起,这既有利于实现报价的市场最优,也能在内部实现一部分风险对冲。”王强说。
场外业务仍处于投入期
尽管当前场外业务呈一番火热景象,但大部分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业务还处在投入期,场外业务收入只占公司总收入的很小比例。
“国外的场外期权做市也是一种代客业务。在市场买卖对称的情况下,做市商作为交易主体,为客户提供买、卖报价服务,可以在交易中赚取差价。”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峰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就目前国内市场的情况看,一方面,场外业务的买卖双方并不总是能够保持平衡状态,这种交易不是每一次都能达成。特别是在市场出现一致看多或看空的时候,客户的头寸都是一个方向,做市商在交易的过程中将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很多机构纷纷加入做市商队伍,报价上难免出现一定的竞争,必然会压缩做市商的利润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较大利润,业务量首先要达到一定规模。不过,基于交易手续费和场内场外对冲渠道均有限等问题,场外业务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可能还是波士顿矩阵里的‘问号’。”魏峰说。
从广义的角度看,场外业务的直接收入只是场外业务收入显性的一部分。从期货公司整体业务着眼,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业务可以与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的其他业务形成良性循环,为期货公司带来潜在的隐性收入。
“例如,通过频繁与客户交易,特别是与有能力代表市场核心观点的大客户、大机构合作,我们一方面可以收获更多的经纪业务资源,使场外业务与经纪业务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可以收获市场的核心观点,形成大数据流并得出更有效的市场判断。”魏峰表示,在这样的业务合作模式下,无论是公司的研究部门还是自营部门,都可以从中受益。
市场培育需多方联手
不可否认,场外业务未来很有可能成为风险管理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我们也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项创新业务,场外业务仍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市场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从去年场外业务开展的情况看,大量的潜在客户对场外期权还不是很了解。很多风险管理公司或其他提供场外期权报价的机构,都曾被客户问过“你们的期权什么价格”等问题。
“期权价格和行权价、到期日等因素都有关联,但这部分客户的理解是,期权像期货一样有个价格,可以直接买卖。”王强向记者表示,“对于这类客户,我们需要耐心去讲解,这同时也反映出实体企业对期权的认识不足,这需要我们和风险管理公司等机构共同去培育这个市场。”
另外,现在参与场外业务的实体企业,对风险对冲的诉求相对简单,所需要的期权产品也较单一,大多数企业需要的都是单一买权。“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公司等服务机构持有的基本都是单一卖权。”祝捷表示,虽然产品结构不复杂,但风险管理公司等服务机构要承受的风险会随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同时由于一些简单的期权产品对期权提供方的要求不高,期权提供方迅速增长也可能使整个市场陷入恶性竞争。
对此,有市场人士建议,在加大力度推广场外期权工具、规范场外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同时,尽早推出场内商品期权产品。一方面,场内商品期权将增加场外做市商群体的对冲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标准化场内期权的推广,提升实体企业对期权的认识,进而推进场外期权业务发展。
此外,风险管理公司在开展场外业务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障碍,比如税收、跨市场监管、风险控制等问题,这需要跨市场、多部门深入合作解决。
“当前的场外业务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属于风险管理业务衍生出来的创新业务。由于非标准化,条款灵活,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大都是边开展业务边学习。”海通期货创新事业群总监任俊行表示,随着国内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风险管理公司等机构进入这个市场,机构间市场也将会逐步建立起来,届时,机构间的风险抛补将更有效率,将会更高效地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的功能作用将会有效放大。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