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行走在“2”时代的A股,今年上半年给投资者最大的感觉可能就是无味,指数屡次“L”型表现更是让人昏昏欲睡,沪指上半年下跌17.22%,又一次成为全球表现最熊股指之一。
不过,记者统计数据注意到,虽然市场经历暴跌后习惯性持续疲软,但是A股却已悄然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成交量领跑A股20余年的沪市,已逐渐将自己的“龙头地位”交出,代替他的则是14年前成立的中小板市场。从资金上半年走向来看,投资者的追捧对象正式转变为代表新经济的中小板——A股“小时代”来临。
易有太极,万物化生。
2016年上半年,A股的内生运转悄然发生改变,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A股曾经的“霸主”沪市,交易量甚至被中小板一度超越,A股风格正面临改变。
数据显示,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沪市成交额占A、B股总成交额的比重出现了大幅下滑,特别是去年7月国家队救市以后,沪市成交额占A、B股总成交额比重出现了持续下滑态势。
中小板渐成A股“主角”
2015年7月,沪市单月成交金额达到16.08万亿元,成交额占A、B股总成交额比重为57.2%,该占比也是2015年全年占比第二高的月份;从7月以后,该占比便出现一路下滑态势,2015年9月,沪市成交额占AB股总成交额的比重低于50%,为48.41%;2015年12月,沪市成交额占AB股总成交额的比重首度低于40%,只有39.41%;而到今年6月,沪市单月成交金额只有3.76万亿元,占A、B股总成交额比重低至33.02%。
相比沪市的持续低迷,中小板市场交投占比却出现明显变化,2015年7月,当时中小板市场成交额只占A、B股总成交额比重的16.35%,占比极低。随后,该成交金额占比却不断增加,到了2016年6月,该数值已经增至32.12%,交投占比一年增加近乎一倍之多,该占比也是其成立14年以来的最高。
记者注意到,创业板市场成交金额比重今年以来也在不断增加,不过增加幅度略逊于中小板市场。
从数据不难看出,尽管A股正处于地量震荡行情之中,但是主力资金愿意参与的投资市场,已经从沪市转至中小板、乃至创业板市场,小盘股正在成为市场真正交易的“主角”。
新经济概念股终胜出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上半年,一开始最让投资者头疼的便是投资的抉择,到底是投资代表经济转型的新经济产业概念股,还是投资政策大力支持的供给侧改革概念股。半年过后,市场做出抉择,那便是新经济依旧是资金关注的焦点。
恒盛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戴明指出,投资者之所以抛弃沪市,是因为它被传统行业主宰,这些行业没有太大的增长潜力。市场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盘股上。而中小板的崛起,反映了投资者对主题投资的热情。当主板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往往挤进增长可能性较大的行业。
申万宏源策略师傅静涛表示,市场热点不多,这是拥挤交易的结果。因为寻求绝对回报的投资者挤成一团,争着持有这些热门股票。虽然中小板和沪市主板未来几个月仍会争夺成交额第一的位置,但小盘股市场代表着A股市场的未来。
记者注意到,虽然中小板、创业板交易占比在不断提升,但是他们的交易量并未显著提升,而资金不断流出沪市,才是以传统经济为主的沪市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最大原因。
数据显示,去年市场最火爆的6月,沪市单月成交金额达到19.96万亿元,创历史最高;但是今年6月,沪市单月成交金额已经萎缩至3.76万亿元,减少比例达到惊人的81.16%。
去年6月,整个中小板市场单月成交金额为6.38万亿元,今年6月为3.66万亿元,减少幅度不足50%。而且进入2016年,中小板单月成交金额始终在3万亿元上下浮动,说明市场存量资金一直热衷于中小板市场投资,并没有因为指数整体低迷而流出或观望。
傅静涛指出,从短期看,这一趋势也许不会延续。从更长期来看,新经济仍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交易主体。